典型文献
儿童内脏利什曼病41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VL)儿童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合并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的特征,为该病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1年6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1例VL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治及转归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合并HLH分为单纯VL组和VL+HLH组,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曼-惠特尼
U检验和
χ2检验。
结果:41例VL患儿分别来自陕西省[70.73%(29/41)]、甘肃省[14.63%(6/41)]、山西省[12.20%(5/41)]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44%(1/41)],农村患儿占87.80%(36/41),高发年龄为>1.0~3.0岁[63.41%(26/41)],全年散发。临床表现和体征有发热[97.56%(40/41)]、脾大[95.12%(39/41)]、淋巴结肿大[82.93%(34/41)]和肝大[60.98%(25/41)]等。经1次、2次和3次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者分别为36例、4例和1例。血常规显示贫血、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分别占100.00%(41/41)、78.05%(32/41)和58.54%(24/41)。单纯VL组(28例)与VL+HLH组(13例)的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56,
t=2.64,
Z=-2.66,
t=7.15,
t=-5.76,
t=3.86,均
P<0.050),单纯VL组肝大比例和骨髓涂片发现噬血细胞比例均低于VL+H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47、10.93,均
P<0.050)。12例VL+HLH患儿使用锑剂6 d方案+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余均采用锑剂6 d方案,锑剂1个和2个疗程治愈率分别为92.68%(38/41)和4.88%(2/41),1例在1个疗程基础上将锑剂加量1/3并延长治疗至8 d后治愈。随访时间为(41.36±31.49)个月,3例患儿治愈后5~8个月复发,再用锑剂治疗1个疗程后均治愈。
结论:VL患儿以农村为主,临床常见发热及网状内皮细胞系统受累等相关非特异性表现。骨髓涂片发现利-杜小体阳性率高,少数阴性病例需重复骨髓穿刺。锑剂规范治疗效果好,合并HLH者可考虑联用免疫球蛋白。个别病例出现复发,锑剂再次治疗有效。
文献关键词:
利什曼病,内脏;儿童;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细胞性;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卫慧静;刘小乖;高晓鹏;李瑞娜;舒畅;雷玲侠
作者机构:
西安市儿童医院感染三科,西安 710003;西安市儿童医院中心实验室,西安 7100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卫慧静;刘小乖;高晓鹏;李瑞娜;舒畅;雷玲侠-.儿童内脏利什曼病41例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22(08):490-495
A类:
VL+HLH,锑剂
B类:
内脏利什曼病,临床特征分析,visceral,leishmaniasis,临床特点,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西安市,儿童医院,转归,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学分析,惠特尼,宁夏回族自治区,脾大,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小体,血常规,贫血,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少者,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铁蛋白,大比例,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疗程,治愈率,上将,长治,随访时间,内皮细胞,细胞系,受累,非特异性,体阳,骨髓穿刺,规范治疗,可考,再次治疗,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嗜血
AB值:
0.23325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