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又称运动神经元病和“渐冻症”,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全球发病率不到1/10万人·年,我国2010年发病率为1.62/10万人·年。患者常在发病3~5年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发病机制复杂,至今仍无有效治疗。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是人们发现的第1个ALS致病基因,约占家族性ALS的18.9%和散发性ALS的1.2%,是亚洲人群,尤其东亚人群中最常见的ALS致病基因。我国ALS患者SOD1突变分布多位于2号和4号外显子,不同于北美ALS患者多突变于1号和4号外显子。SOD1突变将导致抗氧化酶作用减弱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除此之外,近年研究者们逐步发现SOD1突变亦会导致神经元内蛋白稳态失衡、SOD1蛋白类似朊蛋白样增殖和传播、转录因子功能失调和RNA代谢失调。临床上,携带SOD1突变的患者发病年龄较年轻,平均为48~52岁,绝大多数(95%)以肢体起病,生存时间中位数约为6年;我国SOD1突变患者发病更为年轻,约为44岁;平均生存时间更长,约为8年。但不同位点的突变对应的临床表型和进展速度差异显著。目前已有数项针对SOD1突变的2期临床试验,作用机制涉及反义寡核苷酸(tofersen)、RNA干扰(AAV-miRNA)以及促进错误折叠蛋白清除(arimoclomol)。但对结果需谨慎解读,同时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文献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超氧化物歧化酶;突变;表型;基因沉默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唐璐;樊东升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 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及转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唐璐;樊东升-.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参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22(08):948-952
A类:
蛋白稳态失衡,tofersen,arimoclomol
B类: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内因,呼吸衰竭,SOD1,致病基因,家族性,散发性,亚洲人群,东亚人群,外显子,北美,抗氧化酶,线粒体功能障碍,谷氨酸,兴奋性毒性,除此之外,朊蛋白,功能失调,代谢失调,发病年龄,起病,生存时间,中位数,临床表型,进展速度,速度差,数项,项针,临床试验,反义寡核苷酸,AAV,miRNA,错误折叠,需谨慎,基因沉默
AB值:
0.27546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