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拓展性学习视域下的农民非正式学习发生机制——基于要素定位法的理论分析
文献摘要:
促进农民学习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要途径,农民学习以非正式学习为主,但学界对农民的群体性非正式学习是如何发生的仍缺乏专门研究.拓展性学习作为一种分析群体如何共创进步性实践的学习理论,有助于揭示农民非正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基于对T庄锣鼓队非正式学习个案的田野调查,借助拓展性学习理论的"三角模型"和"环状模型",遵循"群体+成果定位→主体定位→其他要素定位→总述学习机制"的"要素定位法"分析思路发现:农民非正式学习的过程性递进可划分为由始动主体主导的个体发动层、卷入其他主体后的群体互助层、面向学习成果拓展的系统巩固层三个层次,学习活动的持续和进阶由来自个体的内生动力、来自群体的延续动力以及来自外部的再生动力驱动.因此,为促进农民的非正式学习,应当倡导学习的多元价值以催生内生动力,通过注重基层教育自治的网格组团学习模式维持延续动力,借助外部激励发挥学习的交换价值以强化再生动力.
文献关键词:
农民学习;非正式学习;拓展性学习;要素定位法;学习发生机制;乡村振兴
作者姓名:
马颂歌;王雨
作者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终身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上海200234;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海200234
引用格式:
[1]马颂歌;王雨-.拓展性学习视域下的农民非正式学习发生机制——基于要素定位法的理论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06):82-91
A类:
要素定位法,锣鼓队
B类:
拓展性学习,非正式学习,学习发生机制,农民学习,学习为主,群体性,习作,共创,进步性,学习理论,田野调查,三角模型,总述,学习机制,分析思路,过程性,卷入,学习成果,成果拓展,学习活动,进阶,由来,自个,自外,力驱动,多元价值,基层教育,组团,团学,学习模式,外部激励,交换价值
AB值:
0.2941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