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混合同步课堂中师生多模态互动行为的动态协同分析
文献摘要:
混合同步课堂(BSC)作为一种网络协同教学模式,是应对教育不公平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而师生互动是影响BSC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和BSC的协同、互动特征,构建了课堂师生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借助认知网络分析方法刻画了BSC在不同实施时期的渐进发展过程,即前期接受技术—中期适应教法—后期双师协同.研究发现:中心校教师与两地学生和教学点教师的互动是BSC师生互动的核心;中心校教师的目光注视、指示性手势和节律性手势具有引导注意、情感支持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激发师生积极的社会互动,促进不同模态互动行为间的高效转换,改善师生的学习体验,提升远端师生的社会存在感.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多方协同培育感知技术有用—主动迁移教法—协同创编案例的自我导向型教师的渐进培训策略.
文献关键词:
混合同步课堂;师生多模态互动;多模态话语分析;认知网络分析
作者姓名:
李小娟;刘清堂;吴林静;苗恩慧;张喜俊
作者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河南新乡 453007;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湖北武汉 43007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小娟;刘清堂;吴林静;苗恩慧;张喜俊-.混合同步课堂中师生多模态互动行为的动态协同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22(08):43-50
A类:
混合同步课堂,师生多模态互动,多模态互动分析
B类:
中师,互动行为,动态协同,协同分析,BSC,网络协同,协同教学,教育不公平,城乡教育差距,师生互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认知网络分析,网络分析方法,进发,教法,双师协同,中心校,两地,地学,教学点,目光注视,指示性,手势,节律,情感支持,传递信息,社会互动,学习体验,远端,社会存在感,多方协同,协同培育,感知技术,动迁,创编,自我导向,培训策略
AB值:
0.3009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