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论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书写与认同建构
文献摘要:
记忆之于认同、战争记忆之于国家认同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历史教科书作为一个国家的"记忆场",在书写内容的筛选上,遵循着选择性记忆/选择性遗忘的逻辑主线,通过讲述"我们"的故事、"苦难"的故事以及"英雄"的故事来形塑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而在书写形式的选择上,遵循着自我/他者的书写模式,通过采取行为主体在模糊与精确之间适时转换、战争责任在个人与组织之间巧妙转移、叙事语态在被动与主动之间灵活切换等话语策略,构筑了一个"我好他坏"的国家形象.国家认同正是通过采用特定的叙事模式与话语策略,裹挟着历史,混杂着史实,隐性而巧妙地建构.
文献关键词:
历史教科书;国家认同;叙事;话语
作者姓名:
刘丽群;刘景超
作者机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丽群;刘景超-.论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书写与认同建构)[J].教育文化论坛,2022(06):33-40
A类:
B类:
历史教科书,二战,认同建构,之于,战争记忆,国家认同,显而易见,选上,选择性记忆,遗忘,逻辑主线,苦难,形塑,集体记忆,书写形式,他者,书写模式,行为主体,战争责任,叙事语态,话语策略,国家形象,同正,叙事模式,裹挟,挟着,混杂着,史实
AB值:
0.48246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