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跨越三种语言的文本旅行——包天笑译《梅花落》
文献摘要:
作为一部维多利亚时代的"惊悚小说",英国女作家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的《恶魔》,从1868年英文单行本发行,到1895年黑岩泪香日译本《舍小舟》,再到1910年包天笑中译本《梅花落》,在42年间完成了英日中3种语言间的越界旅行.本文考察了《梅花落》的翻译底本,首次通过英、日、中3个文本的比较研究,阐明黑岩泪香日译本翻译和改编之"鬼斧神工"为包天笑中译本的"脍炙人口"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包天笑的巧妙译笔和文化植入使中译本彻底本土化,并成为清末民国时期小说界的明星.借此,本文揭示了清末民国时期翻译小说中的"日文转译"现象以及中外文学作品跨文化阐释传播及其意义.
文献关键词:
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Diavola;黑岩泪香;《舍小舟》;包天笑;《梅花落》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凌虹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凌虹-.跨越三种语言的文本旅行——包天笑译《梅花落》)[J].中国比较文学,2022(03):93-109
A类:
黑岩泪香,Diavola
B类:
包天笑,梅花,花落,维多利亚时代,惊悚小说,女作家,玛丽,伊丽莎白,布雷,恶魔,单行本,日译本,小舟,中译本,英日,越界,翻译底本,改编,鬼斧神工,脍炙人口,前提条件,译笔,文化植入,清末民国时期,明星,翻译小说,日文,转译,中外文,文学作品,跨文化阐释
AB值:
0.30422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