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我国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实施的问题表征与策略优化
文献摘要:
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作为加强博士生过程管理、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在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强调教育经济功能的工具理性改革思维和受制于社会"稳定发展"目标的渐进式治理方式,形成了双重目标的国家逻辑.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大学在具体实践中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呈现出"趋利避害"和"策略性执行"的科层制逻辑,双重目标的政策取向和策略性的执行方式为分流退出实施留有较大"空隙",在制度转换的高成本压力下,留有的"空隙"为博士生导师和博士生的"劣性互动"和"行为共谋"提供了生存空间,导致学术逻辑让位于效率逻辑.多重制度逻辑的冲突与博弈使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陷入层层困境,需要从纳入学位评估、增加贯通式培养比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分流退出程序等方面整体推进改革.
文献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分流退出;多重逻辑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覃红霞;张斌;王晟
作者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与学科建设办 厦门 36100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覃红霞;张斌;王晟-.我国博士生分流退出制度实施的问题表征与策略优化)[J].教育发展研究,2022(03):69-76
A类:
B类:
国博,博士生分流,分流退出,退出制度,制度实施,问题表征,策略优化,过程管理,执行过程,调教,经济功能,工具理性,受制于,渐进式,治理方式,双重目标,国家逻辑,理性经济人,趋利避害,策略性,科层制,政策取向,执行方式,留有,空隙,成本压力,博士生导师,劣性,共谋,生存空间,学术逻辑,让位,多重制度逻辑,贯通式,监测预警机制,整体推进,推进改革,博士生教育,多重逻辑
AB值:
0.3758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