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2种美洛昔康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释药行为考察
文献摘要:
本研究分别采用湿磨法和微射流高压均质法制备了美洛昔康(1)的纳米与微米级混悬剂,优化了二者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参数,并进行了体外表征和体内外释药行为考察.使用分散剂释放装置考察了2种粒径混悬剂的体外释放,纳米混悬剂的释放终点较微米混悬剂缩短12h.以雌性SD大鼠为模型,采用肌内注射方式给药,考察2种混悬剂的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纳米混悬剂较微米混悬剂的达峰时间显著缩短(1.00 h vs.16.00 h)、最大血药浓度显著提高(5.10 μg/ml vs.4.20 μg/ml).纳米混悬剂与微米混悬剂均可在144h内维持缓释作用.纳米混悬剂的体循环吸收速率较快,可应用于缓解急性疼痛;微米混悬剂血药浓度平稳,可应用于长期疼痛的治疗.
文献关键词:
美洛昔康;纳米混悬剂;微米混悬剂;分散剂释放装置;体内外评价;药动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刘俊峰;王君吉;赵源;李钦;何军
作者机构: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120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俊峰;王君吉;赵源;李钦;何军-.2种美洛昔康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释药行为考察)[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22(12):1743-1751
A类:
分散剂释放装置,微米混悬剂
B类:
美洛昔康,药行,湿磨,微射流,高压均质法,微米级,处方,制备工艺参数,体外表征,体外释放,纳米混悬剂,12h,雌性,肌内注射,药动学,达峰时间,血药浓度,ml,144h,体循环,吸收速率,急性疼痛,体内外评价
AB值:
0.29398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