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单中心婴儿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婴儿横纹肌肉瘤(RM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一步提高对婴儿RMS的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5月至2019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内科诊治的所有年龄<12个月RMS患儿,回顾性分析初诊时患儿年龄、瘤灶部位及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期分组等临床特征。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患儿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共入组RMS患儿15例,占同期RMS患儿的4.9%,其中男6例,女9例;中位诊断年龄7.0个月(3.0~11.5个月)。原发瘤灶以头颈部最常见[40.0%(6例)],其次为四肢[26.7%(4例)]和其他部位[26.7%(4例)],泌尿生殖系统为6.7%(1例)。胚胎型RMS占46.6% (7例),腺泡型RMS 26.7%(4例),梭形细胞型RMS 26.7%(4例)。美国横纹肌肉瘤研究组(IRS)-Ⅲ期10例(66.7%),Ⅳ期1例(6.7%)。中危组10例(66.6%),低危组4例(26.7%),高危组1例(6.7%)。2例患儿原发瘤灶>5 cm,3例患儿明确淋巴结受累,1例患儿在诊断时发生肺转移。患儿均进行化疗,13例化疗前手术;1例化疗后手术;1例未手术。仅3例患儿进行放疗:1例患儿行粒子植入;2例行外放疗。15例婴儿RMS患儿中5例出现复发或进展[3年EFS率为(59.1±14.5)%],2例死亡[3年总生存率为(80.8±12.6)%]。结论:单中心婴儿期RMS患儿中位诊断年龄为7个月,以头颈部为常见,近半数患儿原发瘤灶部位为预后不良部位,病理亚型中超过1/4为梭形细胞型。局部治疗欠缺可能是导致局部进展或复发的主要因素。
文献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婴儿;治疗;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徐娜;段超;王生才;金眉;于彤;何乐建;秦红;马晓莉
作者机构: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肿瘤中心肿瘤内科,北京市儿童血液肿瘤重点实验室,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影像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北京 10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徐娜;段超;王生才;金眉;于彤;何乐建;秦红;马晓莉-.单中心婴儿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04):299-303
A类:
B类:
单中心,横纹肌肉瘤,预后分析,RMS,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肿瘤内科,初诊,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随访时间,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无事件生存,EFS,中男,诊断年龄,头颈部,四肢,泌尿生殖系统,胚胎型,梭形细胞,IRS,中危,淋巴结,受累,肺转移,化疗前,化疗后,后手,粒子植入,外放疗,总生存率,婴儿期,半数,预后不良,病理亚型,中超,局部治疗,局部进展
AB值:
0.30519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