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18例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MRT)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18例MRT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性别、肿瘤分型、临床分期等因素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患儿的生存率差异,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8例MRT患儿中男5例、女13例,发病年龄30.5(12.0,75.0)月龄,肿瘤直径(80±29)mm,免疫组织化学均不表达整合酶相互作用因子1(INI-1)。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MRTK)7例、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6例、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横纹肌样瘤(EERT)5例,确诊时12例临床分期为Ⅲ~Ⅳ期,11例有局部或远处转移,4例在治疗中发生转移。首选手术切除,3例术前行穿刺活检,13例完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未能手术。13例参照肾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及横纹肌肉瘤国内常用方案化疗,5例采用国际通用方案;9例接受放疗,其中MRTK 1例,ATRT和EERT各4例。截至2022年1月,存活7例,死亡11例。3年的PFS、OS分别为(8±8)%和(14±12)%,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5年OS,结果示EERT组高于ATRT和MRTK组(χ2=16.31,
P<0.001),肿瘤直径<80 mm组高于≥80 mm组(χ2=4.49,
P=0.034),接受放疗组高于未放疗组(χ2=3.97,
P=0.0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肿瘤分型、年龄、肿瘤直径、放射治疗、化疗方案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以上因素对OS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rank检验分析3年PFS,EERT组高于ATRT和MRTK组(χ2=11.14,
P=0.004),>3岁组高于≤3岁(χ2=10.10,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肿瘤分型、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年龄、肿瘤破裂、放射治疗纳入Cox回归模型分析示:临床分期(
HR=0.49,95%
CI 0.26~0.94,
P=0.031)、肿瘤直径(
HR=8.67,95%
CI 1.84~40.89,
P=0.006)、年龄(
HR=0.01,95%
CI 0.00~0.15,
P=0.001)对PFS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RT多发生于儿童早期,侵袭性和致命性强,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年龄是影响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
文献关键词:
儿童;预后;恶性横纹肌样瘤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殷楚云;王颖超;杜伟闯;刘玉峰
作者机构: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郑州 450052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殷楚云;王颖超;杜伟闯;刘玉峰-.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18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22(09):908-914
A类:
ATRT,EERT
B类:
恶性横纹肌样瘤,临床特点,郑州大学,儿童医院,血液肿瘤,肿瘤科,肿瘤分型,临床分期,Kaplan,Meier,无进展生存率,PFS,总生存率,OS,Log,rank,Cox,预后因素,中男,发病年龄,月龄,肿瘤直径,免疫组织化学,整合酶,相互作用因子,INI,MRTK,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畸胎,远处转移,选手,手术切除,穿刺活检,全切,部分切除,肾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常用方,放疗,放射治疗,化疗方案,影响差异,检验分析,肿瘤破裂,儿童早期,侵袭性,致命性,肿瘤大小,疾病进展
AB值:
0.24102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