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4例气管切开患儿的临床特征
文献摘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完成气管切开术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NICU住院的入院<28 日龄、符合气管切开指征且最终完成该手术的14例患儿。收集患儿年龄、体重、呼吸支持时间、手术病因、住院时间等临床特征及预后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患儿气管切开术前后的自身体重增长速率和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时间进行配对比较,配对
t检验对患儿气管切开术前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患儿临床特征与住院结局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4例患儿出生胎龄为(38±4)周,出生体重为(2 824±949)g,男9例,入院年龄为16(6,25)日龄,其中10例患儿经气管插管呼吸支持、4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最常见的病因为双侧声带麻痹(7例)。患儿接受气管切开手术的年龄为33(22,44)日龄,手术前后的呼吸支持时间和体重增长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9.00(10.50,34.00)比0.86(0.06,3.25)d,1.66(-0.16,5.54)比4.69(2.30,9.32)g/(kg·d),
Z=3.01、-1.98,均
P<0.05]。住院时间为(37±12)d,住院期间死亡1例。入院时存在肺部感染与住院总时长呈正相关(
r=0.57,
P=0.027),气管切开术前的体重增长速率与气管切开术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
r=-0.73,
P=0.020)。4例患儿已成功拔除气管套管(戴管时间为7~38个月),5例患儿仍未拔除气管套管(戴管时间已15~66个月),2例患儿出院后死亡,2例失访。所有患儿在拔除气管套管前均无法正常发音,拔除气管套管后的语言发育亦明显落后于正常同龄儿。
结论:双侧声带麻痹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气管切开病因。气管切开术对患儿脱离呼吸支持和体重增长是有利的,可能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总体预后。
文献关键词:
婴儿,新生;气管切开术;诊断;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翁景文;郁洁;靳绯;彭亚光;周婧婧;陈岩;张杰;黑明燕
作者机构: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04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翁景文;郁洁;靳绯;彭亚光;周婧婧;陈岩;张杰;黑明燕-.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14例气管切开患儿的临床特征)[J].中华儿科杂志,2022(08):815-819
A类:
B类: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儿童医院,日龄,指征,呼吸支持,Wilcoxon,秩和检验,体重增长,增长速率,气管插管,配对比较,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重为,经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双侧声带麻痹,受气,气管切开手术,手术前后,住院期间,入院时,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术后,住院天数,拔除,除气,气管套管,出院后,失访,发音,语言发育,同龄,婴儿
AB值:
0.185151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