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及活性研究
文献摘要:
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其功能、品质.以湖北海棠为原料,利用冠突散囊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不溶性纤维素、水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6种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判断湖北海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含量与体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而不溶性纤维、蛋白质、多糖含量显著降低,其最佳发酵时间为8d.在发酵至第8天时,与未发酵的湖北海棠相比,水浸出物、多酚、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峰值,分别为508、217、112 mg/g,各增加了31.6%、76.4%、107.4%;不溶性纤维、多糖、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至184、41、83 mg/g,各减少了41.2%、26.5%、49.4%.发酵后的湖北海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降糖活性分别提高了64.8%、83.3%,且其茶汤汤色、气味、口感均有所改善.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海棠发酵后的抗氧化、降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LC-MS分析结果显示,湖北海棠发酵后,其主要成分——根皮苷含量减少了29.7%,且产生了其他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探讨了冠突散囊菌对湖北海棠的发酵规律,为开发高品质湖北海棠茶及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文献关键词:
湖北海棠;冠突散囊菌;降糖;抗氧化;发酵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肖咪;刘利敏;李鹏程;薛宏坤;邹先伟;唐劲天;苏彦奇;蔡旭
作者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北医院,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药剂科,湖北武汉430000;武汉市武昌区积玉桥街卫生服务中心,湖北武汉430000;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育部粒子与辐射成像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肖咪;刘利敏;李鹏程;薛宏坤;邹先伟;唐劲天;苏彦奇;蔡旭-.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及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22(01):79-86
A类:
B类:
冠突散囊菌,湖北海棠,活性研究,成分变化,发酵时间,不溶性纤维,水浸出物,成分含量,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活性成分,体外活性,发酵过程,氨基酸含量,略微,多糖含量,8d,天时,蛋白质含量,各减,抗氧化能力,茶汤,汤汤,气味,有所改善,多酚含量,LC,根皮苷
AB值:
0.2070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