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混合现实技术在支气管镜下气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在传统图谱教学中引入混合现实技术,进行支气管镜下气道解剖结构教学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学生共计30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表格中的RAND函数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人。对照组使用支气管镜图谱教学,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混合现实技术辅助教学。控制两组总体学习时长相等,课后通过考核成绩及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使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试验组考核得分为(61.67±20.15),对照组为(36.67±13.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
P<0.001)。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帮助学生理解课程、提升学生课堂专注度、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教学内容掌握程度、提升学生教学满意度5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混合现实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支气管镜下气道解剖结构的理解,获得更好的课堂参与体验和教学效果。
文献关键词:
气道解剖;混合现实技术;支气管镜;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若兰;李润昌;叶霖;郑筱轩;谢芳芳;孙加源
作者机构:
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呼吸内镜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 2000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若兰;李润昌;叶霖;郑筱轩;谢芳芳;孙加源-.混合现实技术在支气管镜下气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22(08):1038-1041
A类:
B类:
混合现实技术,支气管镜,下气,气道解剖,解剖教学,解剖结构,结构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学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Excel,表格,RAND,上联,技术辅助,辅助教学,学习时长,长相,相等,通过考核,考核成绩,教学效果评价,Mann,Whitney,课堂专注度,学生课堂参与度,生教学,掌握程度,教学满意度,参与体验,医学教育
AB值:
0.28123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