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再议《五石之瓠》中的人物形象
文献摘要:
统编教材课文《五石之瓠》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教师教学用书》解读包括:体会"大故事"(惠子和庄子的对话)和"小故事"("不龟手之药"的故事)的相通之处;明确这两则故事的寓意;把课文放在《逍遥游》的整体语境中把握.[1]近有学者撰文(下称"该文"),从教材注释和《教师教学用书》对人物的褒贬中提出一个新的话题:如何评价"客"这一人物形象.该文从分析"客"的身份、动机和品格入手,指出统编教材将"以说吴王"的"说"字注为"同'悦',取悦"是不恰当的,《教师教学用书》认为"客出于功利的机心"也有失允当;把从事"洴澼絖"的宋人说成"他们只能看见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更属无稽之谈;至于庄子"当着惠子讲宋人的'蠢事',带有明显的讥讽意味",也完全是一种误解.[2]笔者细读该文,对其观点以及赖以得出这些观点的分析方法产生了很多疑问.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与该文商榷,亦恭请学界同仁赐教.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李煜晖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煜晖-.再议《五石之瓠》中的人物形象)[J].语文学习,2022(02):14-21
A类:
蠢事
B类:
再议,人物形象,统编教材,课文,节选自,庄子,逍遥游,教师教学,教学用书,大故,惠子,小故事,相通,两则,寓意,撰文,教材注释,褒贬,如何评,取悦,功利,机心,有失,允当,宋人,看见,世俗,小利,看不到,大用,无稽之谈,至于,当着,讥讽,误解,细读,赖以,多疑,疑问,商榷,恭请,同仁,赐教
AB值:
0.5096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