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如何理解研究生导师师德的复杂性——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视角
文献摘要:
研究生导师师德问题受到政策高度关注,但制度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从理论上对研究生导师师德进行透彻的分析.该文引入社会认知领域理论,揭示了研究生导师师德的复杂性.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师德存在不同认知领域之间的混同,"习俗道德化""道德习俗化"和"个人领域被侵占"是这一复杂性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师德的道德领域内部也存在复杂性,研究生导师的综合性身份造成教师在不同身份间随意切换,模糊甚至消解了教育伦理的统筹作用.研究生导师角色的分层分类也为培养目标的设定带来了一定难度.最后,领域理论可以对师德建设提供三点启示.第一,应该对研究生导师责任进行层次区分,依据类别制定管理方案.第二,应该对研究生导师教育能力展开培训,优化常态师德问题处理.第三,还应加强研究生导师的教育共同体建设,凝聚专业共识.
文献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师德;复杂性;领域理论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曾妮
作者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曾妮-.如何理解研究生导师师德的复杂性——基于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10):39-46
A类:
社会认知领域理论
B类:
研究生导师,师师,制度实施,不尽人意,透彻,混同,道德化,道德习俗,俗化,侵占,道德领域,成教,意切,教育伦理,统筹作用,导师角色,分层分类,师德建设,管理方案,教育能力,问题处理,教育共同体,共同体建设
AB值:
0.2585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