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族别识异民族的认同心理机制:来自普米人的证据
文献摘要:
"族别识异"是指同一民族在族称上被界定为两个甚至多个民族.在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使"西番"成为"普米""藏族""纳西族"三个不同民族.通过考察云南宁蒗、四川木里的多个普米族群村落,观察普米族人的微信群,从普米族人的民族认同、与周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角度考察"族别识异"对普米人民族认同的影响,发现"族别识异"导致同一族源不同称谓的普米人的民族认同趋向于复杂化与动态变化,个体对自身民族身份采取了心理区隔化或心理重塑的调适策略以达到认知平衡.普米人对周边民族的认同以及周边民族对普米人的认同,揭示了族别识异民族的认同心理机制.
文献关键词:
族别识异;民族认同;民族内隐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尹可丽;张积家;熊永翔
作者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广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广西 桂林 541004;云南师范大学 音舞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尹可丽;张积家;熊永翔-.族别识异民族的认同心理机制:来自普米人的证据)[J].教育文化论坛,2022(04):71-80
A类:
族别识异,异民族,民族内隐观
B类:
心理机制,族称,至多,民族识别,西番,藏族,纳西族,通过考察,南宁,宁蒗,木里,普米族,族群,村落,微信群,民族认同,边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一族,族源,称谓,趋向于,民族身份,区隔,心理重塑,调适策略,认知平衡
AB值:
0.31223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