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超文化身份的多模态建构: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
文献摘要:
在全球化时代,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交会融合,形成超越国别或区域限制的文化杂糅,即超文化(transculturality).超文化同时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产物.网络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使跨文化交际变得大众化、日常化、多模态化.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社交媒体中超文化身份的多模态建构,提出将超文化身份视为包括性格、能力、品德等维度的态度意义,并提出分析视频语篇中身份建构的多模态理论框架.基于该框架,本文对李子柒在YouTube平台上的108个视频进行标注,归纳出其身份特征以及多模态资源的使用特点.研究认为,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研究融会中外、贯通古今的超文化身份策略对构建多模态中国话语体系、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积极意义.
文献关键词:
超文化身份;身份建构;多模态;YouTube视频;国家文化软实力;短视频;李子柒;视频话语分析
作者姓名:
王伊蕾;邹甜甜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710049;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710071
引用格式:
[1]王伊蕾;邹甜甜-.超文化身份的多模态建构:以李子柒短视频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02):66-78
A类:
超文化身份,transculturality,视频话语分析
B类:
多模态建构,李子柒,全球化时代,传统与现代,代交,交会,越国,国别,区域限制,文化杂糅,新媒体发展,网络媒体,社交媒体,跨文化交际,大众化,日常化,多模态化,中超,品德,态度意义,语篇,身份建构,多模态理论,YouTube,多模态资源,使用特点,国家文化软实力,融会,贯通古今,中国话语体系,大中华,中华文化影响力
AB值:
0.29309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