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师道"流变考略
文献摘要:
我国历史上,春秋前有"道"有"师",春秋战国时期各"道"各"师",但先秦时期并无"师道"合称.汉朝开始出现"师道",其意多为学问上的师承关系.魏晋南北朝至盛唐时期,"师道"不兴.中唐时期韩愈强调的"师道"是指"师"与"道"的合一,"师"代表"道","师"要"传道",即儒家学说中尧、舜以来至孔、孟的圣人之道.由韩愈倡导的"师道"之说兴盛于宋朝.元、明、清时期,"师道"沉浮.晚清时期,"师"与"道"渐分,民国时期"师"与"道"彻底分离.新中国成立后,"师道"含义变得多元."师道"流变体现了中国政治变迁中的"治统"与"道统"的关系,也可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历史上教师地位的浮沉和师生关系的变化.
文献关键词:
师道;师承;师范;治统;道统
作者姓名:
黄启兵
作者机构: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21512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黄启兵-."师道"流变考略)[J].教师发展研究,2022(01):100-109
A类:
B类:
师道,考略,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合称,汉朝,师承关系,魏晋南北朝,盛唐时,不兴,中唐时期,韩愈,传道,儒家学说,圣人之道,之说,兴盛,盛于宋,宋朝,沉浮,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变体,中国政治,治统,道统,中国历史,教师地位,浮沉,师生关系
AB值:
0.44921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