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多元生命、复调脉络、隐显线索:《庄子·德充符》新解
文献摘要:
《庄子·德充符》迄今为止被视为对形残者所象征的道家"游方之外"的生存方式之赞歌,但这种主流的单一性解释实则并未深入《德充符》的内在逻辑与思想脉络.事实上,《德充符》中存在着三种类型化的人格及其变形.其一,"游方之外"的超越性人格,以其对世间性及其机制——方(身体与社会及其礼法秩序)——的超越为特点;此类人格能够"支离其形",因内德充实而忘其形体,因而对身体残缺超然视之.但超越性人格可游于方外而不能游于方内,形而上(超越性)与形而下(世间性)被置于相互否定的紧张对峙状态.其二,"游方之内"的圆满性人格,能进一步"支离其德",也就是由忘形而进一步忘德,以至于"上德不德";这种人格超越了"超越性",能够融圣于凡、化圆为方;在方内即可游,既可通于方外,又能安于方内;换言之,圆满性人格在超越性与世间性、形而上与形而下之间达成了相即相入、交互内嵌的平衡.上述两种人格都可以做到"游"的境界,但超越性人格无法理解圆满性人格,而圆满性人格却能理解超越性人格.第三种人格则是普通的常人,既不能游于方内,也不能游于方外,但他仍然生活在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张力性结构中,既可能走向超越性,也可能向形而下沉沦,其生活充满着可上可下的无定性,因而也就是真正的可能性存在.超越性人格在《德充符》中构成显的线索,其代表是形体残缺者、相貌丑陋者,以及老聃;贯穿于全文并三次出现的庄子笔下的孔子则是圆满性人格的符号,相对于超越性人格,这是隐性的线索.常人的代表是常季、子产与惠施:常季是生活在世间但又渴慕超越性的常人亚型;子产则是常人中的"人之君子",但其人性却被缩减为世间性及其礼法;常人的最下者则是惠施所象征的亚型,它彻底失去了对于超越性的敏感,其生存意味着形而上维度与精神实质的匮乏.《德充符》以三种人格在不同场景中的彼此交会,互为隐显,以达到交互阐释的复调效果,展开对多元人性、世间性与超越性的多元论说.这种由复调性叙事结构、多元人格及其隐显交互而组构的万籁不同的生命场景,无法被化约为身体残缺者因德而忘形的单一线性叙事.
文献关键词:
《德充符》;庄子;超越性人格;圆满性人格;隐显线索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赟
作者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上海20024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赟-.多元生命、复调脉络、隐显线索:《庄子·德充符》新解)[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5):1-23
A类:
隐显线索,超越性人格,圆满性人格,相即相入
B类:
庄子,新解,迄今为止,道家,游方,生存方式,赞歌,单一性,实则,未深,思想脉络,三种类型,类型化,世间,礼法,法秩序,支离,内德,形体,残缺,超然,方外,方内,形而上,形而下,对峙,忘形,以至于,上德,化圆,安于,换言之,内嵌,第三种,常人,沉沦,可上,可下,无定,相貌,丑陋,笔下,孔子,惠施,渴慕,君子,减为,最下,精神实质,同场,交会,元人,多元论,论说,复调性,叙事结构,组构,万籁,生命场,线性叙事
AB值:
0.31410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