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性质指向、理论意涵及关键点位
文献摘要:
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从理论上彻底地把握其性质表征、理论内涵等前提性问题,还要在实践操作层面寻求其优质、长效的合作模式.从立德树人的视角来讲,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性质指向上是一种超越工具理性的实践理性的合作,不从属个人主义的理解;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理论意涵上是立足"孩子们成长得更好",致力于打造一种日常德育生活形态;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在实施路径上要通过抓住共同目标领航、科学方法支撑和典型模式借鉴等关键点位,以确保、彰显和展示协同育人的持久性、科学性和操作性.我们只有从学理阐释和关键点位上把握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理论彻底性,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建构起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文献关键词:
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践理性;合力
作者姓名:
郗厚军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引用格式:
[1]郗厚军-.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性质指向、理论意涵及关键点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139-145
A类:
B类:
学校家庭社会,社会协同,理论意涵,关键点位,性质表征,理论内涵,前提性问题,实践操作,操作层面,合作模式,工具理性,理性的实践,实践理性,从属,个人主义,常德,生活形态,领航,科学方法,典型模式,模式借鉴,持久性,学理阐释,理论彻底性,协同育人机制
AB值:
0.3012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