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UHPLC-MS/MS测定小鼠血浆及肝脏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及其毒代动力学研究
文献摘要:
建立血浆及肝脏中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含量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方法,探究雷公藤甲素在C57BI、6小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征及体内雷公藤甲素暴露量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续雷公藤甲素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液相色谱分离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3.0 mm×100 mm,3.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mol·L-1醋酸铵,梯度洗脱;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C57BL/6小鼠灌胃给予雷公藤甲素(毒性剂量600 μ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及肝组织,进行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测定,并检测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在小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为5 min,峰浓度(Cmax)为14.38 ng·mL-1,半衰期(t1/2)为0.76 h1,曲线下面积(AUC0-t)为5.63 h·ng·mL-1,平均驻留时间(MRT0-t)为0.56 h,清除率(CLZ/F)为103.19 L·h-1·kg-1.雷公藤甲素在小鼠肝组织中的分布趋势与血药浓度变化趋势一致,5 min雷公藤甲素浓度达到峰值,继而下降直至代谢完全.雷公藤甲素给药后3 h内血生化指标ALT、AST、ALP、TBA均无显著性变化.雷公藤甲素在小鼠体内清除率大,驻留时间短,且血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升高,提示雷公藤甲素在体内的游离暴露量不能直接引起肝损伤,可能是通过结合某些物质发挥作用或是激发体内的炎症及免疫反应引起.
文献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肝毒性;毒代动力学
作者姓名:
李国庆;舒婷;柴媛媛;黄鑫;江振洲;张陆勇
作者机构:
广东药科大学新药研发中心,广东广州510006;中国药科大学新药筛选中心/江苏省药效研究与评价服务中心,江苏南京21000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国庆;舒婷;柴媛媛;黄鑫;江振洲;张陆勇-.UHPLC-MS/MS测定小鼠血浆及肝脏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及其毒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2(15):4183-4189
A类:
C57BI
B类:
UHPLC,雷公藤甲素,毒代动力学,动力学研究,triptolide,TP,含量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动力学特征,暴露量,肝损伤,毒性机制,色谱分离,ZORBAX,SB,C18,色谱柱,流动相,醋酸,梯度洗脱,质谱检测,电喷雾,ESI,离子源,多反应监测,MRM,C57BL,灌胃,不同时间点,肝组织,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Cmax,半衰期,t1,h1,AUC0,平均驻留时间,MRT0,清除率,CLZ,血药浓度,浓度变化,显著性变化,接引,免疫反应,肝毒性
AB值:
0.28373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