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动作电位动态变化对螺旋波演化行为的影响
文献摘要:
在心脏病患者的心脏中观察到心室不同部位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长(APD)恢复曲线陡峭程度差别很大, 而陡峭的APD恢复曲线既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导致螺旋波破碎和心室纤维性颤动, 也可能在另一些情况下不导致螺旋波破碎, 螺旋波动力学行为与陡峭的APD恢复曲线的关系仍未完全清楚,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采用二维可激发介质元胞自动机模型, 研究陡峭程度不同的APD恢复曲线下螺旋波的动力学行为,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陡峭的APD恢复曲线可以使漫游螺旋波稳定, 也可以促进螺旋波漫游或引起破碎, 甚至使螺旋波消失, 观察到在APD恢复曲线总平均斜率大于1情况下螺旋波仍维持稳定或漫游, 在APD恢复曲线总平均斜率比1小很多的情况下螺旋波出现破碎; 在APD恢复曲线总平均斜率大于1的情况下观察到多普勒失稳、爱克豪斯失稳和APD交替变化三种螺旋波破碎方式, 其中APD交替变化导致的螺旋波破碎可在APD恢复曲线总平均斜率比1小很多的情况下发生. 观察到螺旋波通过漫游出系统边界和遇到传导障碍消失. 此外, 还发现通过增大元胞APD有利于防止螺旋波破碎. 对产生这些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解释.
文献关键词:
动作电位时长恢复关系;螺旋波;元胞自动机
作者姓名:
关富荣;李成乾;邓敏艺
作者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桂林 541004;广西核物理与核技术重点实验室, 桂林 541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关富荣;李成乾;邓敏艺-.动作电位动态变化对螺旋波演化行为的影响)[J].物理学报,2022(11):54-64
A类:
动作电位时长恢复关系
B类:
螺旋波,演化行为,心脏病,心室,不同部位,心肌细胞,APD,陡峭程度,波破碎,颤动,波动力学,动力学行为,元胞自动机模型,漫游,斜率比,豪斯,游出,系统边界,大元,物理机制
AB值:
0.17616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