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血清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炎院内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文献摘要:
目的:探讨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对早期识别急性心肌炎高危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10—2021年在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24 h内免疫比浊法所测血清D-二聚体的中位数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院内不良事件定义为死亡、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新发的心力衰竭。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索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6例患者,年龄(36±16)岁,男性占62.3%,包括D-二聚体高水平组52例、低水平组54例。与D-二聚体低水平组比较,高水平组患者入院时平均收缩压[(114±21)mmHg
vs. (121±14)mmHg, 1 mmHg=0.133 kPa]和舒张压[(71±13)mmHg
vs. (76±10)mmHg]较低,心率更快[(97±26)次/min
vs. (79±15)次/min],C反应蛋白水平[6.82(1.61, 20.05) mg/dL
vs. 1.30(0.13, 8.97) mg/dL]及肌酐水平[86.95(67.63, 117.83) μmol/L
vs. 68.80(60.18, 81.93) μmol/L]更高,心电图出现QRS间期>120 ms比例较高(25.0%
vs. 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心肌损伤标记物阳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高水平组院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高(67.3%
vs. 22.2%,
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水平及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是院内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入院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预测院内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1(95%
CI:0.690~0.873),敏感度为74.5%,特异度为71.2%,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阳性预测院内不良事件AUC为0.831(95%
CI:0.752~0.910),敏感度为80.9%,特异度为78.0%。
结论:入院时血清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预测急性心肌炎患者发生院内不良事件的风险,联合心肌损伤标记物可提高预测价值。
文献关键词:
急性心肌炎;院内不良事件;D-二聚体;心肌损伤标记物;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陈意浓;李青;于璐瑶;朱龙洋;王喆;焦思琪;杨亚柳;闫梦雯;张丽芳;李佳慧;吴文静;孙艺红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北京 100029;北京协和医学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中日友好医院心脏科,北京 100029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陈意浓;李青;于璐瑶;朱龙洋;王喆;焦思琪;杨亚柳;闫梦雯;张丽芳;李佳慧;吴文静;孙艺红-.血清D-二聚体与急性心肌炎院内不良事件的相关性)[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11):1491-1497
A类:
B类:
二聚体,急性心肌炎,院内不良事件,入院时,合心,心肌损伤标记物,早期识别,别急,高危患者,预测价值,中日友好医院,医院住院,免疫比浊法,中位数,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多因素分析,分析探索,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预测,收缩压,mmHg,kPa,舒张压,dL,肌酐,心电图,QRS,间期,ms,比例差异
AB值:
0.16415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