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文献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280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及再灌注时间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9年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序贯入院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以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将研究对象分为死亡组(49例)和生存组(275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基线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发现两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平均年龄为(67.04±9.43)岁,平均DBP为(61.19±11.56)mmHg(1 mmHg=0.133 kPa);生存组平均年龄为(62.05±11.45)岁,平均DBP为(81.76±15.78)mmHg.生存组中位胸痛症状发生至到达医院大门(S-to-D)时间较死亡组短(184.0 min比218.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o-D时间>240 min的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是S-to-D时间≤240 min患者的4.92倍(OR 4.92,95%CI 1.31~18.50,P=0.018),DBP<70 mmHg的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是DBP≥70 mmHg患者的4.39倍(OR 4.39,95%CI 1.19~16.15,P=0.026).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o-D时间>240 min的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是S-to-D时间≤240 min患者的3.07倍(OR 3.07,95%CI 1.03~9.13,P=0.044),到达医院大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90 min的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风险是D-to-B时间≤90 min患者的3.84倍(OR 3.84,95%CI 1.22~12.10,P=0.021).ROC曲线分析显示,S-to-D时间预测院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7(0.538~0.796,P=0.046),D-to-B时间预测院内死亡的AUC为0.635(0.510~0.759,P=0.108).结论 低DBP(DBP<70 mmHg)、再灌注时间延长(S-to-D时间>240 min及D-to-B时间>90 min)与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显著相关.S-to-D时间对STE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作用强于D-to-B时间.
文献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时间;院内死亡
作者姓名:
王凤华;徐宁;杨宁;魏茂提;宋昱
作者机构:
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临床流行病学中心;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300457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科
引用格式:
[1]王凤华;徐宁;杨宁;魏茂提;宋昱-.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2(05):348-354
A类:
B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死亡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分析,PCI,STEMI,入院时,生命体征,再灌注时间,泰达,心血管病医院,序贯,以是,受试者工作特征,患者年龄,舒张压,DBP,平均年龄,mmHg,kPa,胸痛症状,大门,倾向性评分匹配,球囊扩张,时间预测,预测作用,治疗时间
AB值:
0.1470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