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孔子的"中庸"与政治美学
文献摘要:
《论语》记载了孔子对"中庸"的赞美.古今解者一方面把"中庸"理解为民之日用常行,一方面又认为民缺少此日用常行久矣,这种解读包含着根本性悖谬."中庸"在《论语》中以孤例出现,给阐释工作带来了困难.由语法、字义等建构起来的语义逻辑,是阐释工作必须遵循的内在原则,也是破解阐释困难的根本出路.基于孔子原话的语法梳理,特别是"民鲜久矣"的句法分析,可以推定"鲜"字不可训为"稀少",只能训为动词义的"鲜活".孔子以"中庸"界定由民之生存活动建构起来的具有"普遍妥当性的日用常行","中庸"成为了从总体上把握民德,进而评估政德的美政原则,也是一切美政得以可能的本体论根据.政治秩序植根于社会秩序,而人民的现实生活是创生社会秩序的本源.秩序落实为德行而生生日新,人民亦赖之而生生日新,此之谓"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及后儒对孔子中庸思想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孔子运思的政治哲学视野.
文献关键词:
孔子;"中庸";政治美学;民鲜久矣;至德
作者姓名:
刘崧
作者机构:
贵州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刘崧-.孔子的"中庸"与政治美学)[J].武陵学刊,2022(04):14-22
A类:
民鲜久矣
B类:
孔子,政治美学,论语,赞美,之日,日用,悖谬,语法,字义,原话,句法分析,推定,稀少,动词,词义,活动建构,妥当,从总体上,民德,政德,美政,本体论,政治秩序,植根于,社会秩序,现实生活,创生,本源,德行,生日,此之谓,礼记,中庸思想,运思,政治哲学,哲学视野,至德
AB值:
0.4607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