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课外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
文献摘要:
目的 探究课外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的心理建设功能中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了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频率及运动项群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 1)集体球类运动对全面发展青少年社会适应效果最好,其次是体能类、小球类、难美类运动.2)课外体育锻炼在提高积极适应方面,对行事效率作用最大,其次是积极应对、自我肯定和亲社会倾向;在改善适应不良方面,对改善人际疏离作用最大,其次是消极退缩和自我烦恼,但与违规行为无显著相关.3)课外体育锻炼总持续时间、锻炼频率、校内单次锻炼时间对多个维度均具有积极而显著的预测;校外单次锻炼时间对任何维度均无显著预测;运动强度显著负向预测4个积极维度并显著正向预测3个消极维度.结论 青少年应积极利用空余时间,长期、高频率地参加集体球类及开放环境下的户外体能运动,使其社会适应的效果最大化.
文献关键词:
课外体育锻炼;青少年;社会适应;身体活动
作者姓名:
谭腾飞;黎晓丹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广东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谭腾飞;黎晓丹-.课外体育锻炼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22(03):227-233
A类:
B类:
课外体育锻炼,心理建设,社会适应性,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项群,球类运动,行事,自我肯定,和亲,亲社会倾向,适应不良,良方,疏离,退缩,烦恼,违规行为,校外,运动强度,空余,高频率,地参,开放环境,户外,效果最大化,身体活动
AB值:
0.27807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