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蛋白互作和关键作用靶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白花败酱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文献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白花败酱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数据库(TCMSP)以及相关文献获取白花败酱草活性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Gene Cards、OMIM、Drug Bank数据库对结肠炎的作用靶点进行筛选;将预测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即关键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交集靶点PPI网络;以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为模型,以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精-伊红染色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为评价指标,明确白花败酱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理药效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不同组别治疗的小鼠结肠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以及TNF-α、IL-6水平,明确白花败酱草作用机制.结果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12个活性成分和169个潜在靶点,这些靶点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且AKT是其中潜在的核心靶点.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白花败酱草可明显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13K和AKT蛋白水平以及抑制TNF-α和IL-6炎症因子的释放.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白花败酱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白花败酱草;网络药理学;结肠炎;作用机制;PI3K/AKT信号通路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李晓晨;王帅;李天娇;赵琳;包永睿;孟宪生
作者机构: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辽宁省中药多维分析专业创新技术中心,辽宁省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600;辽宁省现代中药研究工程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晓晨;王帅;李天娇;赵琳;包永睿;孟宪生-.基于蛋白互作和关键作用靶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白花败酱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J].中南药学,2022(04):759-765
A类:
白花败酱草
B类:
蛋白互作,作用靶点,网络药理学,药理学研究,溃疡性结肠炎,利用网络,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平台数据,TCMSP,文献获取,活性成分,Gene,Cards,OMIM,Drug,Bank,关键靶点,String,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PPI,自由饮,饮用,葡聚糖硫酸钠,结肠炎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苏木,木精,伊红,结肠组织,病理变化,药理药效,药效作用,blot,组别,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药理学分析,潜在靶点,点参,核心靶点,动物实验,P13K
AB值:
0.249442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