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潜在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六黄汤(DGLH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公共数据库(TCMSP、DrugBank和UniProt)寻找当归六黄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基因,构建当归六黄汤活性成分-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基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获取当归六黄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分析,获取核心靶点基因.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Studio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 共筛选出82种活性化合物和132个交集靶基因.核心靶点基因涉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P53、AKT1、MAPK1、JU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通路富集主要为"肿瘤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当归六黄汤核心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与核心靶基因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式.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文献关键词:
当归六黄汤;溃疡性结肠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作者姓名:
李静荣;梁冰宜;彭维;高永坚;林碧珊;曾杉;汤春花;陈锦霞;苏薇薇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中药上市后质量与药效再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510275;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5280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李静荣;梁冰宜;彭维;高永坚;林碧珊;曾杉;汤春花;陈锦霞;苏薇薇-.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潜在活性成分及分子机制)[J].药学研究,2022(09):561-569
A类:
DGLHD,DiscoveryStudio2016
B类:
分子对接技术,当归六黄汤,溃疡性结肠炎,UC,公共数据库,TCMSP,DrugBank,UniProt,靶基因,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交集靶点,靶点基因,STRING,蛋白质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关系,PPI,核心靶点,Metascape,基因本体,功能注释,通路富集,药物活性成分,靶标,分子基础,活性化合物,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STAT3,TP53,AKT1,MAPK1,JU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晚期糖基化终产物,RAGE,Th17,细胞分化,氢键,对接模式,网络药理学
AB值:
0.23239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