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高速铁路隧道隧底结构病害防治优化设计研究
文献摘要:
为解决高速铁路隧道微小底鼓变形而导致轨道几何偏差不满足高铁安全运行容许偏差管理值的问题,以Ⅳ级围岩深埋条件下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工程为例,采用Diana有限元软件建立隧道衬砌混凝土与钢筋精细化数值模型,分析仰拱与填充层分开浇筑、一次浇筑和一次浇筑并配置满堂钢筋等3种工况下的隧底结构承载特性.对比3种工况下衬砌内力、裂缝扩展及结构安全系数的差异性,探讨仰拱与填充层一次浇筑施工工艺的优缺点,进而提出隧底间隔设置暗梁的优化方案,讨论其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仰拱与填充层分开浇筑工况而言,仰拱与填充一次浇筑可改善衬砌整体受力状态,隧底结构强度安全系数和抗裂性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填充层表面与中央排水沟底部存在明显的拉应力集中区,为受力薄弱部位.仰拱与填充层一次浇筑并配置满堂钢筋方案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填充层表面和中央排水沟底部的拉应力,但无法完全消除拉应力区,且拱脚出现明显压应力集中现象.提出的隧底间隔设置暗梁优化方案,同样可有效减小填充层表面和中央排水沟底部拉应力,且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隧底间隔设置暗梁一次浇筑优化方案减少了隧底分开浇筑产生的结构界面,提高了抵抗底鼓变形的结构刚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高速铁路隧道底部结构型式和保障高铁安全营运提供参考.
文献关键词:
铁路隧道;隧底结构;一次浇筑;隧底暗梁;病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王革新
作者机构:
中铁二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0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革新-.高速铁路隧道隧底结构病害防治优化设计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22(08):2133-2142
A类:
浇筑工况,隧底暗梁
B类:
高速铁路隧道,隧底结构,结构病害,病害防治,优化设计研究,底鼓变形,几何偏差,容许,偏差管理,围岩,深埋条件,双线隧道,隧道工程,Diana,隧道衬砌混凝土,钢筋,精细化数值模型,仰拱,一次浇筑,满堂,结构承载,承载特性,衬砌内力,裂缝扩展,结构安全,浇筑施工,施工工艺,受力状态,结构强度,强度安全系数,抗裂性能,规范要求,排水沟,沟底,拉应力,应力集中区,薄弱部位,全消,应力区,拱脚,压应力,集中现象,技术经济,经济效果,结构界面,结构刚度,底部结构,结构型式,全营,营运
AB值:
0.32038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