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控温除湿萎凋环境对白茶风味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
文献摘要:
为实现基于萎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白茶加工品质目标控制,以茶鲜叶萎凋减重率达45%为环境调控节点,通过高温除湿[(30±2)℃,RH(35±5)%]或低温除湿[(20±2)℃,RH(55±5)%],研究了持续低温除湿(Low-Low)、持续高温除湿(High-High)、先高温除湿后低温除湿(High-Low)和先低温除湿后高温除湿(Low-High)4种不同控温除湿萎凋方式对福安大白茶、黄棪和黄观音等6个茶树品种鲜叶所制白茶感官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茶风味品质主要由鲜叶原料(茶树品种)的理化特性所决定.采用Low-Low萎凋处理的白茶滋味略淡、稍带青气;High-High和Low-High萎凋处理的同一茶树品种白茶的外形和汤色等较为相近,且Low-Low和High-Low萎凋加工的白茶亦具有较为类似的品质特征.各白茶样品的紫外和近红外光谱均有较为相似的吸收变化,并以近红外光谱可为供试茶样的模式识别提供更为丰富的化学信息;白茶样品中的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在不同茶树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但萎凋处理对已标定的儿茶素类和嘌呤碱均无显著性影响.基于紫外光谱,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儿茶素类和嘌呤碱)的主成分分析可对白茶样品按鲜叶原料(茶树品种)进行较好的类群区分,但不同萎凋处理对其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则被茶鲜叶原料的品种特性所掩饰;采用多级主成分分析可有效呈现4种萎凋环境对不同茶树品种白茶样品近红外光谱和生化组成轮廓的影响趋势,且其对全部白茶样品的分类识别结果与呈现的风味品质感官特征较为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白茶风味品质工艺技术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关键词:
白茶;萎凋环境;风味品质;化学轮廓;模式识别
作者姓名:
张应根;项丽慧;陈林;林清霞;宋振硕;王丽丽
作者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应根;项丽慧;陈林;林清霞;宋振硕;王丽丽-.不同控温除湿萎凋环境对白茶风味品质和化学轮廓的影响)[J].茶叶科学,2022(04):525-536
A类:
萎凋环境,萎凋加工
B类:
控温,除湿,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白茶加工,加工品质,目标控制,茶鲜叶,减重率,环境调控,RH,Low,持续高温,High,萎凋方式,福安大白茶,黄观音,茶树品种,感官品质,理化特性,滋味,稍带,青气,品质特征,近红外光谱,以近,模式识别,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咖啡碱,可可碱,碱含量,种间,儿茶素类,嘌呤,紫外光谱,生化组成,类群,品种特性,掩饰,影响趋势,分类识别,品质感,感官特征,工艺技术
AB值:
0.23420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