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鲟鱼鱼油的酶法提取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干预作用
文献摘要:
目的 优化酶法提取鲟鱼鱼油工艺,探讨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鲟鱼下脚料为原料,用酶法提取鱼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得到提取鲟鱼鱼油的最佳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鱼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高脂饲喂方法建立NAFLD小鼠模型,探究鲟鱼鱼油对小鼠NAFLD的改善作用.结果 鲟鱼鱼油最佳提取条件为:1500 U/g木瓜蛋白酶、料液比1∶1(mL/g)、pH 7、45℃酶解时间2h.此条件鱼油的提取率为82.94%,所得鱼油为淡黄色、澄清透明,酸价为0.1 mg KOH/g、过氧化值为0.49 mmol/kg,符合一级鱼油国家标准.提取的鲟鱼鱼油饱和脂肪酸为23.56%、不饱和脂肪酸为74.7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正常饲料中添加鲟鱼鱼油时,小鼠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高脂组小鼠血清中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而高脂组中添加深海鱼油和鲟鱼鱼油可显著改善血脂异常;添加鲟鱼鱼油可明显改善由高脂饲喂引起的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性浸润;添加鲟鱼油可显著改善小鼠肝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基因IL-1β、TNF-α、IL-6、MCP1,脂代谢有关基因CD36、SREBF1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HMGCR、CYP7A1的表达.结论 本研究优化了鲟鱼鱼油提取工艺,获得的鲟鱼鱼油中ω-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证明了鲟鱼鱼油对NAFLD的改善作用,可作为深海鱼油的替代产品.
文献关键词:
鲟鱼鱼油;酶法提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作者姓名:
吴礼邦;何如怡;虞恒;王华林;刘志国
作者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武汉 430023
引用格式:
[1]吴礼邦;何如怡;虞恒;王华林;刘志国-.鲟鱼鱼油的酶法提取及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干预作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1):3532-3540
A类:
鲟鱼鱼油
B类:
酶法提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干预作用,油工,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下脚料,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最佳工艺,质谱法,脂肪酸组成,高脂,饲喂方法,小鼠模型,提取条件,木瓜蛋白酶,料液比,酶解时间,2h,此条,提取率,淡黄色,澄清,酸价,KOH,过氧化值,动物实验,显著性变化,小鼠血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深海鱼油,血脂异常,肝组织脂肪变,脂肪变性,炎性细胞因子,MCP1,脂代谢,CD36,SREBF1,胆固醇代谢,代谢相关基因,HMGCR,CYP7A1,研究优化,提取工艺,脂肪酸含量,替代产品,多不饱和脂肪酸
AB值:
0.22625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