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中国特色法律术语英译:困境与价值选择
文献摘要: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法学发端于清末的翻译活动,百余年间受到诸多国家的影响,在与本土文化融合后,逐渐形成了 自有的概念系统.因此,我国当代法律术语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复杂的历史成因,既有各种外来渊源,也包含本土元素.本文通过回溯中国特色法律术语的历史成因,分析该类术语英译的困境,指出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兼顾本土化与外来概念融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部分汉语法律术语在定名时由于立法机构缺乏话语建构意识,因而对术语的使用及其翻译造成了 一定的困扰.尽管如此,译者仍应当理性地做出选择.本文认为中国特色法律术语的英译需要特别注意从目标语读者的视角做出判断,对于规范虽不必因循沿袭,但规范的重塑必然有其价值理据.在当今进一步推进对外法治宣传,讲好中国法治故事的前提下,译者应当具备话语建构意识,具有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从而更好地体现翻译的当下价值.
文献关键词:
中国特色法律术语;法律术语翻译;翻译规范;价值选择
作者姓名:
吴苌弘
作者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上海 20170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苌弘-.中国特色法律术语英译:困境与价值选择)[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2(05):125-133
A类:
中国特色法律术语,法律术语翻译
B类:
术语英译,价值选择,现代意义,中国法学,发端,清末,翻译活动,百余年,本土文化,文化融合,自有,概念系统,历史成因,本土元素,回溯,译者,化与外,语法,定名,立法机构,乏话,话语建构,尽管如此,特别注意,目标语读者,虽不,不必因,因循,沿袭,理据,法治宣传,中国法治故事,对外传播,价值理念,翻译规范
AB值:
0.33930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