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翻译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主义诠释——以《反杜林论》吴亮平译本为中心
文献摘要:
思想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属性之一,主要载体是思想文本.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而吴亮平的《反杜林论》首部中文全译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毛泽东因此称吴亮平"其功不在禹之下".吴亮平译本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存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传播逻辑.将翻译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纳入思想史的历史语境主义,借鉴概念史和修辞学的基本方法,可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轫于翻译之际,吴亮平译本显著区隔于翻译学意义之"译本",具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思想文本的特质,从而对翻译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联给出更完整的诠释.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献翻译的历史语境主义研究拓展了翻译史研究的视野,为探索翻译的根本问题提供了跨学科的范式.
文献关键词:
《反杜林论》;吴亮平;汉译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语境主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吴自选
作者机构: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3003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吴自选-.翻译与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语境主义诠释——以《反杜林论》吴亮平译本为中心)[J].上海翻译,2022(03):88-94
A类:
吴亮平
B类: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语境主义,反杜林论,思想史,本质属性,主要载体,思想文本,恩格斯,百科全书,首部,全译本,实践价值,毛泽东,实践逻辑,传播逻辑,概念史,修辞学,基本方法,发轫,区隔,翻译学,逻辑关联,马克思主义文献,文献翻译,翻译史研究,根本问题,汉译本
AB值:
0.21373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