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语言-图像"视角下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文献摘要:
本研究以"语言—图像"为视角,分析指出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主要困境在于:学校教育内容存在语言符号与经验形象的断裂,对学生理解形成挑战;学生的思维方式存在对"在场性"的过度偏好,与学校教育存在历史性和当代性的矛盾;教学方式存在唯符号的"空壳化"问题,难以帮助学生弥补语言符号与经验形象的联结.图像化的社会变革改变了教育可资利用的条件,图像转向的理论视角拓展了语言的边界,可以为破解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语言与文化难题提供新的路径与方法:充分挖掘图像的经验价值、思维价值与情感价值,给学习者提供替代性的图像经验、搭建图像性的思维中介、鼓励互动性的经验联结.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应该抓住人类知识经验表征系统多元化与外接延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文献关键词:
图像;语言;基础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张越
作者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天津 300387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张越-."语言-图像"视角下偏远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民族教育研究,2022(03):145-152
A类:
B类:
偏远,民族地区,困境与突破,主要困境,学校教育,教育内容,语言符号,在场性,教育存在,当代性,空壳化,补语,图像化,社会变革,可资利用,图像转向,视角拓展,解偏,语言与文化,路径与方法,情感价值,替代性,图像经验,建图,图像性,互动性,基础教育改革,知识经验,表征系统,化与外,外接,教育公平
AB值:
0.49757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