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抗黄曲霉毒素B1多价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及活性分析
文献摘要:
纳米抗体来源于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可变区,是已知最小抗原结合单元.该研究构建了抗黄曲霉毒素B1(AFB1)纳米抗体的单价及多价串联体,分别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编码片段融合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以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表达宿主,通过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诱导,亲和层析技术分别纯化单、双及三价抗AFB1纳米抗体与GFP的融合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三种融合蛋白均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分别为6.0、7.5、4.0 mg/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扫描法对重组融合蛋白的抗原识别活性及荧光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未融合蛋白、单价及双价串联重组蛋白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2.10、14.10、2.19 ng/mL,表明单价重组蛋白的IC50值与未融合蛋白相似,而双价重组蛋白的IC50值与之相比提高了5.5倍.当浓度为0.7 mg/mL时,两种重组蛋白的荧光强度均可达3000以上,荧光强度与GFP相当,且二价重组蛋白表现出更高的荧光强度;三价串联重组蛋白表现出与抗原的结合活性,但AFB1的阻断活性较差,且荧光强度仅为1700左右.该研究为后续建立基于荧光信号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优化免疫学检测中纳米抗体亲和活性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文献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纳米抗体;串联重组;原核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帅文苑;何庆华;钟引凤;黄云祥;张航;刘传勇;张乐平;涂追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7;南昌大学 食品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7;江西省现代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帅文苑;何庆华;钟引凤;黄云祥;张航;刘传勇;张乐平;涂追-.抗黄曲霉毒素B1多价纳米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及活性分析)[J].分析测试学报,2022(02):213-219
A类:
多价纳米抗体,pET30
B类:
黄曲霉毒素,抗体融合蛋白,活性分析,轻链,可变区,抗原结合,研究构建,AFB1,单价,串联体,绿色荧光蛋白,GFP,原核表达载体,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异丙基,吡喃,半乳糖,糖苷,亲和层析,层析技术,三价,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可溶性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扫描法,抗原识别,荧光特性,双价,串联重组,重组蛋白,半抑制浓度,IC50,白相,荧光强度,二价,结合活性,续建,荧光信号,免疫学检测方法
AB值:
0.26306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