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从多声性看外交语言中问句的语义隐涵及其推理机制
文献摘要:
本文以2019年12月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的发言作为语料,对外交语言中的问句进行了多声性分析.分析发现,外交语言中的问句为话语带来了复杂的多声现象和丰富的语义隐涵.这些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来源,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并且,依据一定的语用推理原则,明确地否定了其中某些观点,从而肯定了相反的某些观点.正是这种多声现象帮助塑造了外交语言既礼貌又有力的风格.
文献关键词:
外交语言;多声性;询问/反问;语义隐涵;推理机制;礼貌原则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鞠晨;袁毓林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1;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澳门999078;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鞠晨;袁毓林-.从多声性看外交语言中问句的语义隐涵及其推理机制)[J].当代修辞学,2022(03):42-53
A类:
外交语言,语义隐涵
B类:
多声性,言中,问句,推理机制,外交部发言人,行记,记者会,语料,声现象,语用推理,询问,反问,礼貌原则
AB值:
0.2207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