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期刊详情
《当代修辞学》
本刊研究范围遍及修辞学的所有领域与前沿课题,也在语言应用的许多领域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作为国内唯一的修辞学专业刊物,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修辞学专业的发展。
{{ isqkjj == false ? "展开" : "收起" }}
出版周期:双月刊
语种:中文
影响因子:1.67
国内刊号:31-2043/H
国际刊号:1674-8026
♦ 主要栏目:修辞理论 国外修辞学 辞格研究 修辞与认知 修辞与文化 修辞与应用 流行语观察 修辞散论
♦ 获奖情况: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2014年)语言学类核心期刊
♦ 收录情况: {{ e.split(":")[0] }} < 查看更新情况
♦ 期刊情况:CSSCI,北大核心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联系方式
主编:戴耀晶
电话:021-65643814
邮编:200433
邮箱:xiuci@fudan.edu.cn
地址:上海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1116室
发文分析
发文类型:
{{ obj.kz7 == 1 ? "学术" : obj.kz7 == 2 ? "学术+科普" : obj.kz7 == 3 ? "科普" : "未知" }}
年刊文量:
{{ obj.wznum }}篇
单期页码:
{{ obj.maxpage }}页
发文地域: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机构特征:
{{ item.word }}
发文热门词:
{{ item.name }}
文章分类:
{{ item.key }}({{ (item.value * 100).toFixed(2) }}%)
{{ iswzfl == false ? "展开更多" : "收起全部" }}
{{ item.flname }}[{{ item.name }}]({{ (item.bl * 100).toFixed(2) }}%)
学者H指数区间
机构H指数区间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出刊日期:双月刊,全年共出版6期。

         2022718日星期一

                             

 

《当代修辞学》投稿须知暨稿件体例

【官网信息】

 

一、投稿方式和审稿周期

1.网上投稿

投稿网址:http://xcxx.cbpt.cnki.net

http://xcxx.chinajournal.net.cn

首次投稿时,请先注册。注册务必用真实姓名,并准确填写完整个人信息。

2.审稿周期

一般为4个月。自收到稿件日起4个月内本编辑部会将审稿结果通知投稿人。若4个月之内未收到稿件处理结果,投稿人可自行处理。在审稿周期的4个月内,不可一稿两投或多投。否则,后果由投稿人自负。

二、稿件内容及格式

正文汉字为5号宋体,语例为楷体,外文和阿拉伯数字为Times New Roman(新罗马)。单倍行距,首行左缩进2汉字。中、英文中的标点符号分别使用中文和英文字符,圆括号一律为中文字符。

1.正文前项目

分行排列,依次为: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地址、提要、关键词(3-8个)。

标题、作者姓名、单位及地址:居中。字号、字体:主标题2黑,副标题3楷,作者姓名4楷,单位及地址5楷,“提要”与“关键词”小5黑,提要正文、关键词小5楷。

如有题注(项目等信息),为同页脚注并在主标题末以星号(*)上标。

单位及地址格式为:(单位,省市+邮编)。省会城市不加省名。一作者两单位,单位名称间用分号;两位以上作者单位不同,以分隔号(正斜线号/)隔开。

提要和关键词左右各缩进2汉字,首行缩进2汉字。“提要”二字之间及与提要正文间均空1汉字。“关键词”三字后、各关键词之间均空1汉字。

2.注释和参考文献

注释有夹注(随文注)和尾注两种。夹注说明文献出处时,已列入参考文献的形式为:(作者名+发表年份:页码范围);未列入参考文献的形式为:(作者名+著作名+发表年份)。尾注以带圈数字编号。尾注标以“注释”,用加圈阿拉伯数字编号,转行的缩进一个汉字;“注释”两字中空2汉字,顶格,小5黑。

参考文献位于尾注后,先中文后外文,分别以作者姓名音序和字母顺序排列。所有文献都不用文献类型标识符号,中文文献用中文标点符号,英文文献用英文标点符号。中文书刊用书名号、英文书刊用斜体字标示。“参考文献”四字顶格,小5黑。格式示例如下:

刘子瑜 2005 选择问句,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 2010  修辞的基础——语义和谐律,《当代修辞学》第1期。

屈承熹 2006  《汉语篇章语法》,潘文国等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0 汉语方言反复问句的类型学研究:共时分布及其历时蕴含,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Goldberg, Adele E. 1995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opper, Paul J. & Thompson, Sandra A. 1993 Language universals, discourse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Language Sciences 15(4):357-376.

Li, Charles N. & Thompson, Sandra A. 1976 Subject and topic: a new typology of language. In Charles N. Li (ed.) Subject and Topi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457-489.

语例按顺序编号,形式为“(1)”,且一般要求有出处,出处置于引文后圆括号内,格式为:(作者名+著作名)或(媒体名,年月日)。

3. 正文后项目

分行排列,依次为: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姓名、英文提要、英文关键词。

英文标题、英文作者姓名、英文提要、英文关键词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 标题及列举编号

标题编号从一级到四级依次为:一、、1.1.11)。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字,二级标题黑体5号,其余同正文。

列举编号依次为:(a)、①。

5. 图表

图表中文字均用小5号字,项目名称用宋体,举例用楷体。图表下用楷体小5号字标示序号、名称,如:表1:修辞构式的演变。

《当代修辞学》编辑部

20174


学术论文:{{ zhichengxiangqing.pkmark || 0 }}篇
科普文章:{{ zhichengxiangqing.hxmark || 0 }}篇
职称要求查看来源
职称说明
以上信息,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