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人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人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SwissTarget Prediction和Targetnet筛选喜炎平注射液活性成分及靶点,检索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治疗靶点数据库(TTD)预测疾病靶点,借助Venny2.1.0、Cytoscape 3.8.2和STRING11.5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维恩图"、"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利用用于注释、可视化和集成发现的数据库(DAVID)和Bioinformatics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可视化;最后通过AutoDock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喜炎平注射液活性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穿心莲内酯作用靶点有140个,人冠状病毒感染潜在靶点有1812个,喜炎平与人冠状病毒感染共同靶点35个;PPI网络分析及分子对接表明,35个共同靶点中MAPK9、MAPK8、TYK2、CDK1和白细胞介素(IL)-6等可能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人冠状病毒感染的关键靶点,分子对接结果也证实关键靶点能与穿心莲内酯紧密结合;富集分析显示关键靶点与蛋白质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关键靶点与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也有重要联系.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活性成分是穿心莲内酯,其治疗人冠状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抑制MAPK9、MAPK8、TYK2、CDK1和IL-6活性,影响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激活,调节蛋白质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过程,进而发挥抗炎等作用.
文献关键词:
喜炎平注射液;人冠状病毒感染;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华艳朗;黎静仪;王远平;刘云涛;王大伟
作者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528300;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120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华艳朗;黎静仪;王远平;刘云涛;王大伟-.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人冠状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J].热带医学杂志,2022(08):1043-1048,1053,封4
A类:
人冠状病毒感染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喜炎平注射液,对接方法,SwissTarget,Prediction,Targetnet,活性成分,人类基因,基因数据库,Genecards,线人,孟德尔遗传,OMIM,治疗靶点,TTD,Venny2,Cytoscape,STRING11,药物靶点,维恩图,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用用,DAVID,Bioinformatics,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AutoDockVina,PyMOL,穿心莲内酯,作用靶点,潜在靶点,PPI,点中,MAPK9,MAPK8,TYK2,CDK1,关键靶点,蛋白质磷酸化,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NOD,样受体,Toll,FOXO,路也,重要联系,调节蛋白
AB值:
0.23605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