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不同部位血管超声预测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
文献摘要:
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极易发生低血压,即使持续时间很短的低血压亦可能引起心肌缺血、急性肾损伤、延长住院时间,甚至增加术后1年死亡率等不良后果。近年来,利用不同部位血管超声预测全身麻醉诱导过程中低血压的研究逐渐兴起。文章综述了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 IVC)、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 SCV)、颈动脉及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IJV)血管超声在早期识别和预防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 PIH)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各种类型血管超声的优缺点进行了横向对比与分析,以期更好地指导麻醉医师对血管超声的使用,改善患者预后。
文献关键词:
麻醉,全身;麻醉诱导;低血压;血管超声
作者姓名:
许帅;王凯;张昊鹏;董海龙
作者机构: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西安 710032
引用格式:
[1]许帅;王凯;张昊鹏;董海龙-.不同部位血管超声预测全身麻醉诱导后低血压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2(05):518-523
A类:
B类:
不同部位,血管超声,全身麻醉,麻醉诱导,诱导后低血压,心肌缺血,急性肾损伤,长住,不良后果,下腔静脉,inferior,vena,cava,IVC,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vein,SCV,颈动脉,颈内静脉,internal,jugular,IJV,早期识别,post,induction,hypotension,PIH,各种类型,横向对比,对比与分析,麻醉医师
AB值:
0.404919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