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论美育是一种他者教育还是自我教育
文献摘要:
美育实践受阻,原因众说纷纭,可能的突破路径是厘清美育主要适用于他者教育还是自我教育的形式问题.马克思人学、康德人学、马丁·布伯-潘知常人学理论综合指明,人在现象界的功利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时属于人的社会化,关注形而下的现实关怀,主要以他者教育形式完成;人在超验界的意义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时属于人的个性化,关注形而上的终极关怀,主要以自我教育形式完成.美育适用何种形式,取决于所要规避的误区及所要复归的本然使命.当前,他者(教育)对自我(教育)的僭越造成美育实证主义、虚无主义的异化问题,表征为以艺术知识技能训练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困境和以情感美育论、审美愉悦论、生活泛审美化美育论为代表的虚无主义困境.美育的复归应承领后实践美学观,基于审美形而上学,引导人借由审美体验进入审美意象,进而与人类真善美的永恒价值共在,建立意义意向性,最终超克实证与虚无困境,实现个性化与终极关怀.美育在功能目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方面的特性表明,其主要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美育法、审美实证方法论问题是关切美育实践命运的重要研究方向.
文献关键词:
美育;自我教育;审美救赎;虚无主义;实证主义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蔡震洋
作者机构:
伦敦大学学院 教育学院,伦敦 WCIE 6 bt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蔡震洋-.论美育是一种他者教育还是自我教育)[J].重庆高教研究,2022(05):105-127
A类:
B类:
他者,自我教育,美育实践,众说纷纭,突破路径,形式问题,马克思人学,康德,马丁,布伯,潘知常,常人,人学理论,理论综合,现象界,功利,教育活动,人的社会化,形而下,现实关怀,教育形式,超验,终极关怀,所要,复归,本然,僭越,实证主义,虚无主义,知识技能,技能训练,情感美,审美愉悦,活泛,审美化,应承,承领,后实践美学,美学观,形而上学,引导人,审美体验,审美意象,真善美,永恒,共在,立意,意向性,超克,功能目的,受教育者,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美育法,实证方法,审美救赎
AB值:
0.48212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