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看似相同,实则不同
文献摘要:
"趣味题标签"将"纸牌"与"标签"合而为一,教师设计这种标签的初衷是想引导幼儿在收拾整理的同时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但从案例中教师的描述来看,这一标签的使用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纸牌游戏"和"按标签整理"这两种活动都蕴含了"按要求配对"的规则,但其实这两种活动有很大的不同.设计物品整理标签是为了借助配对提高整理的效率,方便幼儿自主整理各种玩具.纸牌游戏原本是益智区的一项活动,教师将幼儿学过的数学等方面的知识以益智题的方式呈现在纸牌中,通过题目与答案的一一配对,考查幼儿的知识掌握程度,这是幼儿进行个别化学习的一种形式.目标不同导致两种活动的设计思路也存在差异.物品整理标签的匹配需符合班级绝大部分幼儿的认知水平,让幼儿一见标签即知玩具该放在哪里,一目了然.而趣味题的设计则宜体现一定的难易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
文献关键词:
作者姓名:
范昕玮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昕玮-.看似相同,实则不同)[J].幼儿教育,2022(01):37-38
A类:
B类:
看似,实则,合而为一,初衷,收拾,知识经验,中教,纸牌游戏,玩具,益智区,题目,考查,知识掌握程度,个别化学习,路也,合班,班级,绝大部分,认知水平,哪里,一目了然,难易,层次性,能力水平
AB值:
0.382044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