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从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逻辑向度与行动路径
文献摘要: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高质量新工科人才为本体使命.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互通互构,基于三种知识生产模式的目的 指向、内容组织、情境方式和主体构成等逻辑链及其应用导向性、多学科性、问题实践性和多元协同性等转型特征,型构了传统工科与新工科两类人才培养范式的要素差异.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推进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变迁,遵循适应和引领社会需求及工程科技应用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实现目标定位从知识整全到能力卓越、内容结构从单一学科体系到跨/多学科交融、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线到学做贯通、参与主体从产教分离到多方协同的逻辑转向.为此,需立足工程本位,以卓越质量观统整新工科人才的多元结构与复合能力塑造;开放学科边界,基于跨学科建制创新新工科交叉融合育人体系;创建学习范式,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工科教学共同体模式;深化协同育人,耦合内外需求与资源平台以增强新工科人才的社会效能.
文献关键词:
新工科;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知识生产模式
作者姓名:
杨冬
作者机构: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北京,10008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冬-.从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逻辑向度与行动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22(01):19-27
A类:
B类:
科学范式,工程范式,新工科人才培养,逻辑向度,行动路径,新工科建设,互构,知识生产模式,内容组织,主体构成,应用导向,导向性,学科性,多元协同,协同性,传统工科,人才培养范式,范式变迁,社会需求,工程科技,科技应用,应用与实践,核心理念,实现目标,目标定位,整全,内容结构,学科体系,多学科交融,参与主体,多方协同,逻辑转向,质量观,多元结构,复合能力,能力塑造,放学,学科边界,建制,交叉融合,融合育人,育人体系,学习范式,学生发展为中心,新工科教学,教学共同体,共同体模式,资源平台,社会效能,高等工程教育
AB值:
0.42012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