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上柏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方法,建立石上柏治疗癌症的"化合物-靶标-疾病-通路"作用网络,探索石上柏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石上柏的所有活性成分;根据类药性(DL)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B)相关条件筛选,获得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和swisstarget数据库寻找经筛选后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在疾病靶点数据库DisGeNET和Genecards、数据交集数据库Draw Venn Diagram搜索共同靶基因;通过String网络平台与Cytoscape软件结合,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归纳总结石上柏的主要潜在靶点;通过KEGG通路进行富集和生物学分析、采用分子对接软件DISCOVERY STUDIO对潜在的作用靶点(靶点数目最多的活性成分和蛋白相互作用中自由度最大的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 石上柏预测靶点与癌症靶点的交叉靶点共有78个,主要活性成分可能为芹菜素、(6-[5-(5,7-二羟基-4-酮-色烯-2-基)-2-甲氧基-苯基]-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色酮)和谷甾醇,核心靶点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激酶1(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1(ESR1)、Src蛋白(SRC)、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经通路分析发现共涉及通路42条,其中19条通路与癌症相关;分子对接显示石上柏中(6-[5-(5,7-二羟基-4-酮-色烯-2-基)-2-甲氧基-苯基]-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色酮)、芹菜素能与AKT1、VEFGA稳定结合,并分别通过HIS A56、GLY A24、LYS A41,GLN E112、GLN E39、GLN F39;LYS B43、GLN A39、GLU B166,GLU A60、LYS A41和PHE A23等氨基酸残基进行相互作用.结论 该研究揭示了石上柏治疗癌症是基于潜在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相互协作作用机制.
文献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石上柏;癌症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武乐;黄淑娟;余腾骅;邱宇安;方义文;梁群;何芳;刘利艳
作者机构:
330029 江西省肿瘤医院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武乐;黄淑娟;余腾骅;邱宇安;方义文;梁群;何芳;刘利艳-.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上柏在治疗癌症中的作用机制)[J].实用癌症杂志,2022(12):1961-1966
A类:
swisstarget,DISCOVERY,VEFGA,A56,A41,E112,B43,A39,B166
B类: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分子对接技术,技术探讨,石上柏,治疗癌症,技术分析方法,靶标,抗肿瘤作用机制,系统药理学,药理学分析,分析平台,TCMSP,类药性,DL,口服生物利用度,OB,条件筛选,PubChem,DisGeNET,Genecards,交集,Draw,Venn,Diagram,靶基因,String,Cytoscape,软件结合,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石,潜在靶点,生物学分析,STUDIO,作用靶点,主要活性成分,芹菜素,色烯,甲氧基,苯基,色酮,谷甾醇,核心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蛋白激酶,AKT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受体,ESR1,Src,SRC,前列腺素,PTGS2,通路分析,HIS,GLY,A24,LYS,GLN,E39,F39,GLU,A60,PHE,A23,氨基酸残基,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相互协作
AB值:
0.36138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