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文献
围术期NLR变化可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预后
文献摘要:
目的 探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管内机械取栓术后3~7 d NLR和围术期NLR变化与接受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基线数据、临床表现和手术相关指标,将入院时NLR定义为NLR1,术后3~7 d NLR定义为NLR2,NLR2-NLR1定义为围术期NLR变化.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患者分为临床预后良好组和临床预后不良组,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探讨NLR1、NLR2及围术期NLR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32例患者,其中268例(80.7%)患者实现成功再灌注,术后90 d随访时有147例(44.3%)患者临床预后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NLR2较低和围术期NLR变化较低与临床预后、成功再灌注、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术后90 d随访时死亡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变量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OR:1.063,95%CI:1.034~1.092,P<0.001)、侧支循环(OR:0.454,95%CI:0.249~0.829,P=0.010)、首次通过再灌注(OR:0.318,95%CI:0.172~0.589,P<0.001)、围术期 NLR变化(OR:2.474,95%CI:1.964~3.117,P<0.001)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发现,围术期NLR变化截断值为3.42时,预测临床预后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1%、74.1%.结论 取栓术后3~7dNLR和围术期NLR变化与成功再灌注、症状性颅内出血和死亡率相关,围术期NLR变化是临床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文献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临床预后
中图分类号:
作者姓名:
林枫;张鸿运;贺迎坤;李天晓
作者机构:
450003河南郑州,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林枫;张鸿运;贺迎坤;李天晓-.围术期NLR变化可预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取栓患者的临床预后)[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22(04):396-403
A类:
NLR1,7dNLR
B类:
围术期,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大血管闭塞性,临床预后,入院时,neutrophils,lymphocyte,ratio,机械取栓术,性急,急性缺血性卒中,卒中患者,预后关系,郑州大学,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基线数据,手术相关指标,NLR2,Rankin,modified,scale,mRS,预后不良,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现成,再灌注,症状性颅内出血,多变量,侧支循环,预测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截断值,率相关,预测因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AB值:
0.159601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