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非通用外语教育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
文献摘要:
本文从语言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长三角地区12种非通用外语的学习人数与该地区国际贸易额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发展非通用外语教育可以有效降低语言距离对贸易的负面影响,促进双边贸易额的增长;非通用外语人才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对象国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到非通用外语人才需求,长三角地区对掌握发达国家官方语言的非通用外语人才有稳定需求,但对掌握发展中国家官方语言的非通用外语人才仅在出口贸易方面的需求有限.基于上述发现,本文建议:长三角地区相关高校需要加快调整外贸领域外语人才培养结构,加强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制定相应的"非通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规划;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重点培养掌握发达国家官方语言的外语人才;建设长三角非通用外语人才信息及就业数据库平台,畅通非通用外语人才就业渠道;发展壮大区域外向型语言产业等.
文献关键词:
非通用外语教育;长三角地区;语言经济学;国际贸易
作者姓名:
王辉;曾晨刚
作者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 金华 321004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王辉;曾晨刚-.非通用外语教育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22(03):2-11
A类:
非通用外语教育,通非通
B类:
国际贸易,长三角地区,语言经济学,贸易额,低语,语言距离,双边贸易,出口贸易,对象国,人才需求,官方语言,发展中国家,加快调整,域外,外语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差异化发展策略,就业数据,人才就业,就业渠道,大区域,外向型,语言产业
AB值:
0.226365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