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3D类器官心脏肥大模型的建立及在心血管病治疗中药作用机制解析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与传统二维(2D)单层培养模式相比,三维(3D)类器官培养能更好地模拟器官组织的生理及病理状态.本研究利用1~3天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心肌细胞(CMs)和内皮细胞(ECs)构建了 3D心脏类器官体.动物实验方案经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与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相关规范.通过观察类心脏直径和搏动情况确定了最佳接种细胞数和培养时间.通过荧光染色对其层次结构和类心脏功能进行评价,发现细胞数为1×104构建的类心脏微球不仅培养34天后仍可自发性搏动且保持特征细胞层次结构.基于此类心脏微球用苯肾上腺素(PE)为诱导剂构建了心脏肥大模型,并通过线粒体质量、细胞内Ca2+浓度、线粒体膜电位等指标进行评价.为进一步验证所建立模型可用于防治心肌肥大药物的筛选,本研究选用冠心宁注射液(GXNI)进行评价.结果表明GXNI显著逆转了 PE导致的心脏微球面积和直径变大,以及线粒体质量、细胞内Ca2+浓度的增加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并减弱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和β心肌肌球蛋白重链(β-MHC)的表达上调.本研究成功建立了诱导心脏肥大导致心脏重塑的3D类心脏体外模型,在此体系中,心脏球状体具有类心脏形态及细胞外基质成分,且表现出自发及节律的收缩舒张功能,提示类心脏微球有潜力作为研究心脏肥大病理机制及筛选相关药物的有效模型.
文献关键词:
类器官;类心脏微球;心脏肥大;体外模型;中医药;中药注射剂;高内涵影像
作者姓名:
范斯文;赵玉涵;肖光旭;樊官伟;朱彦
作者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省部共建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药新药研发中心,天津300457;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处方与证学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3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范斯文;赵玉涵;肖光旭;樊官伟;朱彦-.3D类器官心脏肥大模型的建立及在心血管病治疗中药作用机制解析中的应用)[J].药学学报,2022(10):3067-3076
A类:
动物福利与伦理,类心脏微球,GXNI,高内涵影像
B类:
心脏肥大,大模型,心血管病,中药作用机制,机制解析,2D,类器官培养,模拟器,病理状态,研究利用,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心肌细胞,CMs,内皮细胞,ECs,动物实验,实验方案,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会审,相关规范,通过观察,搏动,培养时间,荧光染色,层次结构,心脏功能,自发性,保持特征,细胞层,苯肾上腺素,PE,诱导剂,Ca2+,线粒体膜电位,建立模型,心肌肥大,冠心宁注射液,球面,心钠肽,ANP,脑钠肽,BNP,肌球蛋白重链,MHC,心脏重塑,体外模型,球状体,细胞外基质,质成,节律,舒张功能,大病,病理机制,选相,中药注射剂
AB值:
0.35810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