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整合药理学策略及药效验证探讨交泰丸抗心律失常分子机制
文献摘要:
目的 从分子水平探究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Integrative Pharmacology-based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P)V2.0,检索并获取黄连和肉桂活性成分、靶标,以及心律失常疾病和证候靶标信息,借助平台构建"中药-证素-疾病-靶标-通路"多维网络,获得药物干预疾病的关键靶标,通过基因本体数据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库(Kyoto Encyclopa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富集分析,预测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②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模型组(M)、交泰丸组(J)、阳性药组(Meto)4组,以尾静脉推注肾上腺素(Epi)制造心律失常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各组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儿茶酚抑素(CST)、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 ①交泰丸共筛选出23个活性成分(黄连14个,肉桂9个),心律失常相关靶标850个.这些活性成分通过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激活、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依赖的共翻译蛋白靶向膜、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调节心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通过心脏传导调节心率等生物过程,直接或间接参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加速纤维肉瘤蛋白(rapidly accelerated fibrosarcoma,RAF)激活等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②模型组大鼠血浆AngⅡ、CST、NPY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交泰丸组AngⅡ、CST、NPY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交泰丸组疗效优于阳性药组.结论 通过整合药理学策略结合药效验证,揭示了交泰丸多途径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分子机制,验证了RAS系统与交感神经活性在心律失常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交泰丸对心律失常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疗效确切.
文献关键词:
整合药理学;交泰丸;心律失常;机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儿茶酚抑素;神经肽Y
作者姓名:
陈金红;刘志超;樊博雅;梁嘉钰;邓芳隽;李晓凤;丛紫东;杜武勋
作者机构:
潍坊医学院康复医学院 山东 26105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天津 301617;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150
引用格式:
[1]陈金红;刘志超;樊博雅;梁嘉钰;邓芳隽;李晓凤;丛紫东;杜武勋-.基于整合药理学策略及药效验证探讨交泰丸抗心律失常分子机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05):1993-2002
A类:
Encyclopaedia,Meto,加速纤维肉瘤蛋白
B类:
整合药理学,药效验证,交泰丸,抗心律失常,分子水平,药理学研究,研究平台,Integrative,Pharmacology,Research,Platform,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CMIP,V2,黄连,肉桂,活性成分,证候,平台构建,证素,药物干预,关键靶标,基因本体,Ontology,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书库,Kyoto,Genes,Genomes,富集分析,药组,尾静脉,推注,肾上腺素,Epi,常模,酶联免疫吸附法,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Ang,儿茶酚抑素,CST,神经肽,NPY,调控基因,正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信号识别颗粒,signal,recognition,particle,SRP,心室,心肌细胞,动作电位,过心,心脏传导,导调,生物过程,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RAS,rapidly,accelerated,fibrosarcoma,RAF,多途径,交感神经
AB值:
0.318627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