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LED
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微核检测在辣条食用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
文献摘要:
为了研究辣条的食品安全性,利用微核检测技术,分析不同稀释倍数的辣条提取液对蚕豆根尖的遗传毒理作用.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1~5组(按稀释倍数由高到低排序),分别给予等体积的H2O、5 mg/L环磷酰胺和稀释200~0倍的辣条提取液处理蚕豆根尖,并取根尖细胞进行观察,对不同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实验1~5组均可诱导微核产生,具有一定遗传毒性;实验2、3和4组的微核数显著增加(t=1.96、2.49和3.42,P<0.05),实验1和5组的微核数增加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1和2组遗传毒性具有显著差异(t=-2.34和-2.07,P<0.05),实验3、4和5组遗传毒性与对照组相当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辣条提取液诱导产生的微核数随溶液稀释倍数的降低而增加,并呈现剂量效应.
文献关键词:
微核;辣条;遗传毒性;安全评价
作者姓名:
赵昕;陈宣齐;张燕翔;李雅轩
作者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048;北京市第十中学,北京 100072;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北京 100048
引用格式:
[1]赵昕;陈宣齐;张燕翔;李雅轩-.微核检测在辣条食用安全性评估中的应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2):56-60
A类:
B类:
微核检测,辣条,食用安全性,安全性评估,食品安全性,利用微,不同稀释倍数,提取液,蚕豆,遗传毒理,毒理作用,H2O,环磷酰胺,根尖细胞,统计学分析,遗传毒性,核数,剂量效应,安全评价
AB值:
0.26519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