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基于黏滑扭振的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形成机理
文献摘要:
为明确地铁小半径曲线上钢轨波磨形成机理,基于实测数据,获得了波磨的主要特征波长;然后,利用车辆-轨道刚柔耦合模型和多轮对-轨道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车辆/轮对通过曲线时轮轨黏滑扭振特性与波磨的关系,并对波磨成因进行了解释;最后,进一步探究了轮轨黏滑扭振的形成机制.现场调研显示,内轨轨面波磨较为严重,且波磨主要特征波长为40 mm;外轨存在侧面波磨,整体相对轻微.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导向轮对内轮-内轨的横向黏滑扭振促使了内轨波磨的形成,从动轮对外轮-外轨也有发生横向黏滑扭振的可能性,但是强度较弱且概率较低.超高状态影响着曲线轨道轮轨黏滑负斜率的形成机制,从而决定了波磨的发生概率,因此适当提高轨道超高可有效减缓小半径曲线上的内轨波磨.
文献关键词:
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黏滑扭振;超高
作者姓名:
王志强;雷震宇
作者机构: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上海201804
引用格式:
[1]王志强;雷震宇-.基于黏滑扭振的地铁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形成机理)[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5):998-1011
A类:
黏滑扭振
B类:
小半径曲线,钢轨波磨,形成机理,上钢,特征波长,用车,刚柔耦合模型,多轮,轮对,三维有限元模型,轮轨,扭振特性,磨成,现场调研,面波,导向轮,动轮,外轮,曲线轨道,发生概率
AB值:
0.178546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