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站-论文投稿智能助手
典型文献
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同属种间关系研究
文献摘要:
红花变豆菜(Sanicula rubriflora F.Schmidt)是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全株干燥后与其他药用同属植物易混淆,种间关系存在争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注释,首次报道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特点,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提供种间分类新证据,并且分析相关类群的进化关系.S.rubriflor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长度为155721 bp,其中包括一个85981 bp的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和一个17060 bp的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copy region,SSC),它们被两个26340 bp的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 sequence,IRs)隔开.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GC含量为38.20%,包含129个基因,其中8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中编码基因共有51907个密码子,最多编码5095个亮氨酸,最少编码689个色氨酸,简单重复序列分析共发现32个位点,大多数是单碱基重复的A/T类型.叶绿体基因组聚类结果支持天胡荽亚科(Hydrocoty?loideae)是伞形科(Umbelliferae)内比较原始的类群;变豆菜亚科(Saniculoideae)和芹亚科(Apioideae)为姊妹类群,是伞形科较进化的类群;变豆菜属植物是一个相对自然的类群;红花变豆菜与黄花变豆菜(S.flavovirens)为近缘姊妹种,但是两者形态和地理分布差异较大.该研究结果为变豆菜属属下种间鉴定及其种间演化奠定基础.
文献关键词:
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种间关系
作者姓名:
杨晨;姚雪莹;陈志祥;王奇志
作者机构:
华侨大学化工学院,厦门 361021
文献出处:
引用格式:
[1]杨晨;姚雪莹;陈志祥;王奇志-.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同属种间关系研究)[J].植物研究,2022(03):437-445
A类:
红花变豆菜,Sanicula,rubriflora,Hydrocoty,loideae,Umbelliferae,Saniculoideae,Apioideae,flavovirens
B类:
菜叶,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组结构,同属,种间关系,Schmidt,药用价值,全株,高通量测序技术,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生物信息学方法,序数,拼接,首次报道,基因组数据,供种,新证,类群,进化关系,基因组序列,bp,拷贝,large,single,copy,LSC,small,region,SSC,重复区,inverted,repeat,sequence,IRs,隔开,蛋白质编码基因,tRNA,rRNA,保守性,密码子,亮氨酸,色氨酸,简单重复序列,重复序列分析,个位,碱基,天胡荽,亚科,伞形科,姊妹,黄花,近缘,地理分布,分布差异,属下,下种
AB值:
0.259413
相似文献
机标中图分类号,由域田数据科技根据网络公开资料自动分析生成,仅供学习研究参考。